来源:未知 时间:2010-12-30
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治疗,一般是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(包括原发病治疗,并发症治疗,控制血压、血糖、血脂等治疗)的基础上,患者病情稳定48小时后开始进行,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的1~2期本期康复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可能出现的压疮、关节肿胀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、泌尿系和呼吸道的感染等。同时,配合患侧各种感觉刺激和心理疏导,以及相关的康复治疗如吞咽功能训练,发音器官运动训练、呼吸功能训练等,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受损功能的改善。
1.体位与肢体的摆放 在急性期,多数脑卒中患侧肢体主动活动不能或很弱,肌张力低。因此正确的体位与肢体摆放尤为重要。正确体位可以抗痉挛、防关节脱位、挛缩,促分离运动的出现。为增加患侧的感觉刺激,多主张患侧卧位,患侧卧位有利于患侧肢体整体伸展,可以控制痉挛的发生,又不影响健侧的正常使用。
健侧卧位是患者最舒适的体位,在躯干前后方各置一软枕,以保持躯干完全侧卧位、而非半侧卧位;患上肢充分前伸,肘、腕、指个关节伸展,掌心向下,肩关节屈曲100˚左右,患上肢下垫枕;患下肢髋膝下方垫枕,髋关节自然屈曲,并防止踝关节内翻;健侧上肢自然舒适;健侧下肢髋膝略微屈曲,自然放置。
仰卧位时,患侧肩胛骨和骨盆下应垫薄枕,防止日后的后缩,患侧上肢呈肩关节稍外展、伸肘、伸腕、伸指,掌心向下;患侧下肢呈屈髋、屈膝、足踩在床面上(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支持或帮助)或伸髋、伸膝、踝背屈90˚(足底可放支持物或置丁字鞋,但痉挛期除外,以免足底受刺激引发紧张性反射而加重足下垂)。
2.患肢被动活动 为了保持关节活动度,预防关节肿胀和僵硬,促进患侧肢体主动活动的早日出现,以被动活动患肢为主。活动顺序为从近段关节到远端关节,一般每日2~3次,每次5分钟以上,直至患肢主动活动恢复。同时,嘱患者头转向患侧,通过视觉反馈和治疗师言语刺激,有助于患者的主动参与。被动活动宜在无痛或少痛的范围内进行,以免造成软组织损伤。
上一篇:脑卒中后遗症怎么锻炼 下一篇:怎么护理运动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
国内外研究表明,帕金森病患...[详细]
患者女,53岁,患有多年的便...[详细]
李先生今年68岁,在一年前患...[详细]
人们普遍都会认为帕金森病是...[详细]